|
|
講解Bootloader源碼的啟動過程和相應驅動的編寫,資源的分配
|
|
2.1 Bootloader原理介紹,包括目前流行的u-boot介紹
2.2 Bootloader目錄和整個軟件架構的分析
2.3 Bootloader資源分配
2.4 Bootloader源碼分析,包括基本命令的介紹
2.5 Bootloader通過tftp下載目標代碼的機制
2.6 Bootloader命令集的介紹,剖析原碼,分析flash驅動
2.7 Bootloader移植過程,包括flash驅動的編寫,編譯,下載
|
|
實驗:掌握Bootloader常用命令,掌握如何做出命令參數,分析修改Bootloader源代碼,flash驅動的編寫,Bootloader移植到XScale PXA270實驗板上
(1) Bootloader常用命令
(2) 添加Bootloader新命令
(3) 分析Makefile文件,配置編譯Bootloader
(4) flash驅動,網口的編寫機制,如何修改MAC接口驅動添加到linux內核,分析常見驅動源碼。
|
|
|
熟悉linux kernel 源碼,配置編譯Linux內核
|
|
3.1 Linux內核介紹
3.2 Linux內核源代碼結構
3.3 Linux內核頂層和目錄里的Makefile,config.in解析
3.4 Linux內核image生成的解析
3.5 Linux內核驅動的組成結構
3.6 Linux內核選項解析,結合驅動程序講解添加驅動的方法,如何寫字符性驅動,塊驅動。
3.7 Linux內核編譯鏈接,內核平臺移植
|
|
實驗:配置XScale PXA270板的Linux內核,熟悉內核配置選項;編譯交叉開發環境所需要的內核
(1) 熟悉linux內核目錄下的makefile,config.in
(2) 分析菜單配置文件的組織結構
(3) 熟悉內核配置過程選項,添加IO驅動實驗,LCD、LED,SD卡驅動等
(4) 剖析字符性和塊驅動的組成,結合代碼分析,學會調試
(5) 移植linux內核,下載到目標板上,進行調試,分析相應驅動源代碼,分析故障。
|
|